《晒薪记》海越互赢
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最是惹人注目:一是明晃晃的太阳,二是赤裸裸的银钱。前者刺得人睁不开眼,后者却叫人红了眼。
近来金融圈里颇不平静。先是券商首席在小红书上晒出二百二十四万年薪,后是中金交易员的夫人炫耀八万月薪,引得两道限薪令如铡刀般落下。正当金融从业者们为年终奖能否到手而忧心忡忡之际,偏又冒出一位自称投行MD的人物,竟将银行卡里的一亿四千万余额晒于人前。这般行径,倒教人想起古时\"炫富市井\"的典故,只是今日之\"市井\",已搬到了方寸屏幕之上。
[一]
展开剩余77%这桩公案的缘起,是一位唤作\"king先生\"的小红书用户。他言之凿凿地宣称,某投行MD在社交平台上晒出银行卡余额,竟达一亿四千万之巨。此帖一出,犹如投石入水,激起千层浪。
然而细究之下,此事颇多蹊跷。投行MD者,乃金融行当里的\"稀有物种\"。据行内人言,一家中等规模的券商,投行部数百人中,能出十至二十位MD已属不易。这般人物,多是四十开外的男子,平素只与微信、万得为伴,何曾会去小红书这等地方\"晒富\"?他们的朋友圈里海越互赢,除了公司要闻、团队动态,便是些业务往来的客套话,绝无可能将私密财务公之于众。
更可笑的是,即便以MD年入五百万至千万计,要攒下一亿四千万,也需不吃不喝十余年。而投行人士炒股受限极严,A股、港股、美股皆在禁止之列,基金投资亦多掣肘。除非是早年\"大包干\"时代(约2005至2015年)的遗老,如今都已年过半百,早退隐江湖,哪还会在社交平台上招摇?
这般\"炫富\"帖文,不过是些\"卖课\"\"改简历\"之流的引流伎俩。可怜那些一线金融民工,连去年的高温补贴都未到手,却要为此等虚妄之事承受降薪之忧。
[二]
金融圈限薪令频出,投行当真降薪否?表面看来,基层员工的基本工资未见削减。这也难怪——投行工作本就艰苦卓绝,通宵达旦、常年出差乃是家常便饭。有位沪上投行朋友,三十岁前竟未租房,因一年在沪不足五十日,衣物寄存同学家中,回沪便住协议酒店。如此五年,方攒下内环两居室首付,终得跳槽至银行理财子公司,觅得工作与生活的平衡。
投行新人的待遇反见提升。某\"颈部\"投行给应届生开出首年四十五万、次年六十万的价码,还承诺落户。然亦有\"腿部\"投行债券承做岗位,月薪仅一万二,年终奖三至六月,尚不及互联网行业。
至于MD们,明面薪资或有削减,实则影响甚微。他们手握资源分配大权,岂会自断财路?真正受苦的,是那些三十五岁上下的\"小保代\",既要降薪示人,又得维持每周百小时工作强度,身体每况愈下,还得亲自动手整理底稿,可谓\"投行最惨\"。
[三]
中证协数据显示,去年前三季度,唯投行业务实现正增长。\"投行之王\"中信证券稳坐头把交椅,中金、中信建投等紧随其后。然繁荣背后,马太效应显著——头部券商愈发壮大,中小投行举步维艰。
投行招人的标准也愈发严苛:名校本硕、男性优先(实因出差安全考量)、投行实习经历、CPA证书、理工背景,外加相貌堂堂、吃苦耐劳、情商在线。这般完人,世间少有,即便有,也未必愿入此行。于是投行转向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挖人,聊以充数。
而那些MD们,日子同样艰难。昔日或可海岛度假,今朝却要带着降压药、血糖仪驻场客户处。更有甚者,疫情期间,竟有MD携制氧机赴会,边吸氧边谈判。项目稀缺之下,这些往日只需\"指点江山\"的老将,如今不得不与年轻人一同挑灯夜战,甚至要向晚辈请教技术细节。
结语:
金融圈的浮华表象下,尽是芸芸众生为碎银几两奔波的身影。那些虚妄的炫富帖文,不过是一场闹剧。真正的金融人海越互赢,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。愿诸君在追逐事业的同时,莫忘保重身体,须知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。前路虽艰,但只要脚踏实地,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。
发布于:山西省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